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2个珙桐的建议,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珙桐读法
珙桐阅读:gǒngtóng
珙桐为蓝果树(菊科)珙桐属植物。
珙桐为落叶乔木,高15~20米,稀有可达25米;胸径1米左右;树皮暗灰色或暗褐色,常分裂成不规则的薄并脱落。幼枝圆柱形,当年枝紫绿色,无毛,多年生枝黑褐色或暗灰色;冬芽圆锥形,具45对卵形鳞,通常排列成覆瓦状。
叶纸质,互生,无托叶,幼枝顶端常密生,宽卵形或近圆形,常长9~15厘米,宽7~12厘米,先端锐尖或短锐尖,微弯头尖基部心形或深心形,边缘有三角形尖锐粗锯齿,顶部鲜绿色,初被稀疏长柔毛,老时无毛,底部密如枝条,淡黄色或浅白色丝状粗毛,中脉和8~9对侧脉在上面突出,下面隆起;叶柄圆柱形,长4~5厘米,稀疏可达7厘米,幼时疏生短柔毛。
雌雄同体,雌雄同株,由多数雄花和1朵雌花或雌雄同花组成近球形花序头,直径约2厘米,生于幼枝顶端,雌雄同花位于花序顶端,周围有2~3基部纸质、长圆状卵形或倒卵状花瓣的苞,长7~15厘米,很少可达20厘米,宽3~5厘米,很少可达10厘米,初呈淡绿色,后变成乳白色,再变成棕黄色脱落。雄花无萼和花瓣,雄蕊1~7枚,长6~8毫米,花丝细长,无毛,花药椭圆形,紫色;雌花或雌雄同体,子房下位,6~10个细胞,与花托合生,子房顶部有退化的花被和短雄蕊,花柱粗大,分成6~10个分枝,柱头向外扁平,有胚珠1个在每个细胞中,经常下垂。
果实为长圆形核果,长3~4厘米,直径15~20毫米,紫绿色,具黄色斑点,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具沟槽,种子3~5粒;扎桥果柄粗壮,呈圆柱形。
4月开花,10月结果。
珙桐是一种什么植物?
珙桐是距今10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遗留下来的残存植物。第四纪冰河时期,珙桐大部分地区相继灭绝。洛阳绿城农业在华南部分地区生存,已成功规模化繁育和种植。它已成为当今植物界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鸽宴岭葬树”,又名“鸽花树”、“水梨”。
野生种仅生长于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和中国中部的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珙桐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是文物植物,也是世界的观赏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扩展信息:
分布
珙桐的自然分布区主要在我国西南部,海拔700-2500米的深山密林中。尤以四川峨眉山、雷波、马边等县最为集中。湖北神农架、贵州梵净山、湖南张家界、天平山、云南东北部也有零星分布。
物种研究
1900年前法国神父戴维在四川牟平(宝兴)林区发现珙桐,迅速引起欧美植物学家的注意,纷纷来川寻找珙桐。1900年,英国园艺公司派植物学家威尔逊到中国采集珙桐种子。1903年1904年,多次将采集到的种子送回英国繁殖。
1897年,法国人Fargos将采集到的37株珙桐种子送回法国种植,但只有一株发芽,在异乡长势良好,1906年野橡开花。英国的Wilson也送来1903-1904年种子到英国育苗,开花结果。
Fargos和Wilson之后,西方更多的学者对“绿色熊猫”珙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多的人开始收集珙桐种子。于是,珙桐的栽培风靡一时,珙桐不仅在一些的植物园扎根,还迅速出现在欧美许多城市和街头,后来又走进了普通居民的庭院一座座,成为中外名园。观赏树木之一。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珙桐
参考来源:人民网-植物中的“熊猫”:珙桐